吃饭不用“公筷、公勺”有多可怕?
发布时间:2021-04-25 14:43:59       分享到:

合餐共食是国人由来已久的习惯,甚至成为表达亲密的方式。一盘菜你夹我也夹,有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,还为他人夹菜……即使有些餐馆提供公筷,也大多是摆设,不少人觉得两双筷子换来换去很麻烦,还显得矫情~


但是,近日,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张文表示:“如果你今天不分餐,在疾病面前,你就是在‘裸奔’。”

为了抗击新冠肺炎,我们一直在强调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、勤洗手、戴口罩,但是分餐这一步没有做,还是等于为病毒传播开了另一扇门


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,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。因而“十筷搅于一盘”的合食进餐方式,其实潜藏许多健康风险……


共餐制的潜藏危机

最近,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11位专家,专门进行了一场实验——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


他们点了6道菜,并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,一盘使用公筷,一盘不使用公筷;另外,还特意点了一道菜,作为空白对照。


结果显示:“非公筷”那一组菌落总数,全部高于“公筷”那一组!而且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!


图片

不仅如此,合餐也更容易使得“病从口入”:


幽门螺杆菌——胃部疾病

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胃粘膜上,是大多数胃溃疡和胃炎的成因;并且一旦感染,胃癌的危险性也增加2-3倍


而其主要是通过口-口传播,通常存在于患者的胃、食道、唾液中,因此,与患者不分筷就餐,极有可能会感染上。


特别要注意的是,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容易出现家族式聚集,甚至一个办公室里6个人有5个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,因此若家中有1人查出有感染,建议所有家庭成员都进行检查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风险。


甲肝病毒、戊肝病毒——肝

这两类疾病都属于传染性的慢性肝炎,而它们的主要传播渠道就是通过消化道,也就是临床所说的“粪口传播”——如果水源或者食物被甲肝或戊肝病毒污染,当吃进人的肚子里就会进入有破损的消化道中引起感染。而若共餐,则增加了感染风险。


1988年,上海甲肝大爆发,感染者高达30万人,居民习惯生食已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因素,但合餐交叉感染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


不过,好在这两种病毒感染都可以通过接种灭活疫苗预防


结核杆菌——肺结核

肺结核好像听起来很遥远,但数据显示,中国的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88.9万!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达13万人!得了肺结核,除了肺部受损害外,还会引起神经、内分泌功能紊乱,出现一些全身症状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


结核菌也能通过消化道感染。像饮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污染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;或是食用了结核病人吃剩的食物,可能引起感染。


所以,在和肺结核患者共同进餐时,首先要使用公筷,另外在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,细菌量会骤然增加,这时应礼貌性远离,以免增加风险。



如何更好地实行分餐?


宅家吃饭的分餐建议

①固定餐具: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、筷子、勺子、水杯等,可以通过外形或颜色区别开来


②提前分食: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、碗里面,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。


③公筷公勺:若不能分餐,可以每人配备公勺公筷,也可在每道菜旁摆放一双公筷或一把公勺。


④儿童喂养:严格禁止用嘴尝孩子食物、帮助孩子咀嚼食物、口对口喂食孩子、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。尽早养成儿童独立进食的习惯,因为儿童的抵抗力较弱,更容易遭受病菌的侵害。


图片



外出就餐的分餐建议

养成自己带碗筷去餐馆里面就餐的习惯;


外出时可提醒服务员给我们提供公筷公勺来便于我们夹盛饭菜。


图片


推行“分餐制”并不会降低“热情待客”的宗旨是时代的需要,也是社会的进步,更能帮助我们降低一些疾病风险,不论是对个人、家庭还是整个社会,都是有益的,所以从下一餐开始,让我们一起用“公筷、公勺~


最后还要提醒大家,餐具使用久了后会变成细菌繁殖生长的“大本营”,危害健康,筷子、勺子以3-6个月更换为宜